2024年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院申报的“督灸疗法”成功入选。

督灸疗法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大椎穴至腰俞穴施以“隔药、隔姜、艾灸,并使之发泡(或不发泡)”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汇集经络、腧穴、中药、艾灸等综合治疗作用,可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寒利湿、通督止痛。督灸施灸面积大、作用力强、疗效长久。该法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崇桂琴主任医师在传统隔物灸基础上首创。
我院院长杨继国教授作为“督灸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对其进行了完善与发展。发掘相关文献,完善督灸疗法的治疗范围,明确督灸疗法的优势病种,不断推进督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并在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形成了规范性督灸操作技术和成熟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完善流派学术思想,不断拓展督灸应用范围,促进督灸疗法从山东走向全国和海外部分国家及地区。
此前,“山东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已获批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院博士生导师、附属医院小儿推拿中心主任于娟教授为其代表性传承人。自此,我校针灸推拿学科已有两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