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倾“新” | 针是一流,推厉害!—— 针灸推拿学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22-08-18 点击数:

专业概述


2010年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目前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针灸技术,多个国家陆续将针灸纳入本国的医疗保险体系。针灸推拿学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服务人类健康的重要载体。

药王孙思邈曾于《备急千金要方》有言“知针知药,固是良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外治与内治二者缺一不可,而针灸推拿学恰好是这样一门针、灸、药、推拿并重的专业,在临床应用中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图片

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历经37年建设,现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扎实的学科基础、浓郁的文化氛围、优良的办学条件,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专业定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中医药文化和理论为根基,以儒家文化为特色,以“理论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理念,凸显“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文化优势,依托优势学科,传齐鲁文化之风,开儒医培养之源,立足齐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品牌专业,培养具有中医思维、国际视野、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传承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针推人才。


二、历史沿革图片

针灸推拿学专业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山东省教育厅首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2012年获批山东省第一批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十强”产业项目,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学科专业优势

专业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3个,搭建国际学术平台4个、国家学术平台3个,获国家级发明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专业拥有包括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国家级人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拥有博导、硕导100余人。

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主编《针灸治疗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十三五”、“十四五”全国规划教材33种,是《针灸治疗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单位,《刺法灸法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四、育人成效

37年来培养学生33届5000余人,蝉联全国针推临床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夺得个人全能冠军、团体冠军。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荣获金奖两项,银奖三项,培育出一大批时代新人,如国家杰青获得者刘存志教授、哈佛大学孔健教授、山东省最美公务员亓玢、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李金熹等。

图片45F02

4CDCD


五、毕业去向

针灸推拿简、便、验、廉、适应证广,在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治疗疾病和病后康复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应用于针灸科、推拿科、治未病中心、康复科、理疗科常见疾病外,在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等科室的多种临床常见疾病时同样疗效显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20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中医外治中心,并牵头在全省实施中医外治技术全科化,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节省医疗资源,提升临床疗效。

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康养机构就业。研究生阶段可选择针灸、推拿、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等研究方向继续学习。


六、教师风采

高树中

27203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国家岐黄学者,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针灸治疗学》课程联盟理事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外治学”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针灸经典理论与临床研究;经穴药物外治法的研究。著有《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中医脐疗大全》等著作10余部,主编、副主编教材1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973、“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09.5—2008)。


杨继国

1A028

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附属医院中医外治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兼任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灸疗专业技术产业合作共同体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医教指委《刺法灸法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山东针灸学会监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刺法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山东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3部、副主编教材3部。


马玉侠

1B3D5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中医外治新材料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世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针灸学会副会长、济南针灸学会副会长等,为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山东省中医药高层人才领军人物,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齐鲁高氏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高树中全国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

致力于经穴药物外治法的研究及针灸经典理论与临床研究。近年来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等课题9项,参与科技部 “973”课题等9项国家级课题,其他省部级课题9项。近年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50余篇;参编6部全国统编教材;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7部;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学术奖励10项。


杨佃会

1FF2B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针灸学系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首席专家”,山东省首批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山东省第三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完成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主编学术著作7部,参编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井夫杰

18C76

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123人才工程”入选者。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系主任兼推拿基础教研室主任。

兼任山东针灸学会小儿经络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小儿推拿认证与标准委员会山东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整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颈肩腰背痛及儿科常见病的推拿防治研究。临床擅长应用传统推拿疗法防治小儿腹泻、厌食、便秘、咳嗽等儿科疾病;擅长以整脊手法为主,结合针灸、导引及现代治疗新技术综合防治颈肩腰腿痛。作为课题负责人,荣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主持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项目8项。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推拿手法学》《齐鲁小儿推拿》课程负责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小儿推拿学》课程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推拿治疗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小儿推拿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手法实训教程》《推拿学》。著有《小儿推拿临证精要》《小儿推拿入门》。


谭奇纹

13E1B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技术评估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理事。

从事腧穴配伍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曾获“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陈永君

1763C

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针灸研究院院长。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原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博士后及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和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前主要从事情志病的发病机理、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10余项;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和《中国针灸》、《世界针灸》和《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等中外学术期刊的编委;曾受邀主办《Neural Plasticity》学术期刊针灸专栏;受邀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20余次。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NAS》、《Molecular Psychiatry 》、《EMBO J》、《Neuropsychopharmacology》和《Journal of Neurosci》等在内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及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


陈少宗

496B5

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兼任山东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国际临床针灸杂志》副主编及《医学与哲学》、《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编委。

一直从事现代针灸学科研、临床、教学工作,倡导并致力于建立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四大规律”为核心的“现代针灸学体系”,积极推动运用系统科学原理和方法探索中医药、针灸学问题。已承担10余项国家各级政府计划课题的研究,首位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针灸学著作10余部。代表作有“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研究的临床意义”“现代针灸学视域下腧穴-靶器官相关规律解析”、《现代针灸学》和《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等。


结束语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山东是孔孟之乡、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欢迎各位同学加入到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家庭,为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山东中医药大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 邮编:250355| 鲁ICP备05002379号